秋收落幕,木兰县柳河镇永利村开阔的原野上,一台台秸秆打包机在不停地奔跑,秸秆通过打包机后端的收集装置,进入机箱内,经过压缩后,一个个巨大的压缩“蛋”从打包机后部滚出,散布在田野上,构成了秸秆离田时节的别样风景。
“我们的秸秆可不用愁了,以往是‘不敢烧’,现在是‘不舍得烧’。”永利村书记杨士有一边指挥着秸秆打包作业队,一边对记者说,现在是秸秆打包离田进工厂“一气呵成”,再有一两天,全村2.2万亩地的秸秆离田工作全部完成。
打包机在作业
“有意思,隔一段就撂下一个‘蛋’,地里马上就干净了!”柳河镇永利村农民柳成民悠闲地站在自家田地边,高兴地看着秸秆打包机在田地里忙个不停,不到20分钟,他家10亩多地的玉米秆就变成一个个“秸秆蛋”。
柳成民说,秋收后的庄稼秸秆是他最头疼的事。秸秆禁烧后,自家的烧柴用不了,养的生畜少也吃不了,曾经满地的秸秆不知该咋处理。现在好了,农民只管收地里的粮食,不用操心满地的秸秆,村里组织的机械打包队全管了,从打包到离田,不用农民花一分钱。
压缩后的秸秆包
柳河镇镇长李长海告诉记者,为了抢在落雪前将所有的秸秆离田,柳河镇成立了4支秸秆打包工作队,有打包机25台,全天24小时作业,只需17天左右,全镇9.3万亩农田秸秆将全部打包完成。打包后的秸秆包由工作队运送到木兰县龙能公司。不仅有效解决了秸秆露天焚烧问题,也提前为明年春耕生产腾出净地。
记者在木兰县龙能资源再生利用有限公司看到,前来运送秸秆的车辆来来往往。生产副总韩佳磊介绍,目前,木兰县秸秆供应得非常好,现场送料有序进行。而公司依托自主知识产权——“基于厌氧干发酵生活垃圾/秸秆多联供技术”,立足木兰县秸秆资源优势,打造生物质综合利用产业,年处理秸秆28万吨,能全部满足木兰秸秆离田利用。
打包后的秸秆散布在田里
记者了解到,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木兰县下足了功夫,从根本上解决秸秆露天焚烧问题。木兰县委书记牟宏峰说,解决秸秆露天焚烧污染问题光是“堵”不让烧,并非长远之计,“疏”才是最好的办法。近年来,木兰县采取以用促离、以离保禁措施,不断拓展秸秆利用渠道,搭建起秸秆综合利用产业体系,秸秆逐渐从垃圾变成了资源,提高了附加值。秸秆打包离田进工厂“一条龙”,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据介绍,目前,木兰县为保障秸秆离田工作有序推进,组织了20支专业服务队,动员了台套农机具投入到秸秆离田工作中,预计作业面积将达到万亩。
来源:龙头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