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正是玉米丰收的季节,一穗煮玉米香甜可口,是很多人的最爱,可是如果得了糖尿病,能吃煮玉米吗?玉米的加工产品有很多,比如玉米面,可以做成玉米而窝窝,可以做成玉米糊糊,这些糖尿病人能吃吗?
糖尿病人之所以对此有疑问,是因为怕吃了玉米血糖会升高,那么吃了玉米血糖到底会有啥变化呢?这就需要了解食物与血糖的关系了。
首先,血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不同的食物含有的碳水化合物不同,含量越高转变为血糖的量越高,所以糖尿病人在选择食物时,尽可能选碳水化合物低的食物,以避免血糖的升高。
其次,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进入胃肠后需要经过消化吸收才能转变为血糖,消化吸收的快慢决定了血糖升高的速度,由于在消化吸收的过程中血糖同时也在被不断消耗,所以食物消化吸收的越慢,血糖升高的幅度也越小,当食物中含有的膳食纤维越多时,消化吸收的速度就越慢。
综合这两个因素,对糖尿病人控制血糖最有利的食物应当是:碳水化合物含量少且膳食纤维含量多的食物,如果两种食物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同,那么哪一个含膳食纤维多,哪一个就更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再来看玉米,为了更清楚的了解玉米对血糖的影响,将煮玉米与常吃的米饭做个比较:
同样是克的玉米与米饭,玉米中含有74.7克碳水化合物,米饭中含有79.7克碳水化合物,二者相差无几;但玉米中含有8克的膳食纤维,而粗米饭中仅含有0.8克,如果是精米饭含量更是不到0.3克,二者相差了10倍以上。
由此可见,吃同样数量的煮玉米与米饭,煮玉米对血糖的影响要小于米饭,所以糖尿病人想吃都煮玉米了,只要将煮玉米与等量的米面等主食进行置换,就完全可以满足想吃玉米的欲望而无需担心会对血糖带来不利的影响。
至于玉米的加工产品,比如玉米面做的窝窝头或是玉米糊来说,相比于玉米粒,由于加工颗粒的细小化加速了消化吸收的速度,对血糖的影响肯定会大于玉米粒,按照糖尿病人“相同的食物宁吃干不喝稀”的原则,玉米糊糊比玉米窝窝对血糖的影响会更大,所以玉米糊糊还是少喝为好。
综上所述糖尿病人应当明白,之所以提倡吃粗杂粮,比如玉米、豆面、莜面等,并非是粗粮中含糖少,而是因为含有的膳食纤维比细粮多,对血糖的影响相对较小。所以,糖尿病人把精米精面换成粗粮时,正确的做法是进行等量置换,而不能因为是粗粮就可以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