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的药都梦

                            

以下文章来源于搜狐城市,作者翟杨

搜狐城市.

网罗城市热点,解读城市*策,给你另一种角度品读城市。

追捧与争议同在的连花清瘟,生于非典,盛于新冠。

它的存在,不仅成就了以岭药业的市值暴涨与院士首富吴以岭的财富神话,也让其身后的石家庄怒刷了一波存在感。

这座曾因药而兴的城市,一度因主导产业发展低迷而沉寂多年,如今借力医药产业风口,石家庄艰难转身,并朝万亿GDP目标埋头赶路。

“天选之子”

作为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重点项目,抗生素厂选址何处,成了一道难题。

在那缺医少药的年代,奇缺的青霉素,价同*金。而为选定合适厂址,厂址调查组于当时的轻工业部成立。

有关抗生素厂选址,需满足一系列基本条件:丰富优质的水源;足够的电力、蒸汽供应;接近原料(主要是玉米)产地;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以及一定的工业配套能力。

于是,大规模的筛选开始了。

因彼时 尚在进行,虑及防空因素,上海、青岛、大连、沈阳等工业基础较好的城市率先被排除。

邯郸虽有滏阳河流经,但常年水量不稳,枯水季难以保证生产用水;成都地面水丰富,且周边盛产玉米,但当时宝成铁路尚未修通,北京—成都航线也还未开航,交通运输条件略逊一筹。

就这样,地处华北粮仓,地下水资源丰富,既是交通枢纽,又邻近首都(便于科技交流和咨询)的石家庄,成了“天选之子”。

为建设华北制药厂,当时国家投资超过7千万元,并汇集了全国医药技术骨干齐赴石家庄/网络

年,华北制药第一批青霉素正式下线。从此,中国告别了青霉素依赖进口的历史,而华北制药也因此被誉为“共和国的医药长子”。

在此后相当漫长的岁月里,华北制药都是石家庄的骄傲。

那座建于50年代、约24层居民楼高的淀粉厂工作塔,很长时间内,都是石家庄乃至河北的地标。

与此同时,产业集群效应下,许多医药人在石家庄办厂。年,医院心血管内科医师吴以岭辞职“下海”,创办了石家庄开发区医药研究所,而这便是以岭药业的前身。

于是,一座座烟囱拔地而起,高耸入云。“走在二环路边,空气中都是青霉素的味道”,那里的人苦笑着说,“每天这么吸,以后就不会生病了”。

年,石家庄全市医药工业总产值.1亿元,利税10.16亿元,产值规模仅次于上海,位列全国第二。也是在这一年,石家庄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元关口,领先西安、郑州、济南等一众北方省会城市。

基于此,21世纪初的石家庄,高调喊出了“中国药都”的愿景,目标“十年磨一剑”,到年全市医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30%以上,崛起一个高知名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药都”。

被辜负的愿景

年下半年,“第六次青霉素价格大战”正式打响。

自当年6月起,青霉素价格开始加速下跌,至10月中下旬成都全国药品交易会,青霉素价格已从每十亿单位元直线下跌至56元,几近腰斩。

青霉素又被称为盘尼西林/视觉中国

而每一次的价格大战,石家庄医药产业都颇为“受伤”。

彼时,石家庄医药产业的两大巨头——华北制药与石家庄制药(年,石家庄市*府将原石家庄制药一厂、二厂、四厂和河北制药集团合并为石家庄制药集团)都以抗生素原料药为主营业务,而由于产品结构相同,两大巨头不时就会出现一次互相压价、“同室操戈”的局面。

激烈的价格竞争下,药企利润一再压缩。年净利润突破2亿元的华北制药,10年后,首度出现年度亏损。其年财报显示,“由于青霉素市场价格持续低位徘徊,维生素产品大幅度降价”,年华北制药净亏损超1.8亿元。

更雪上加霜的是,各地陆续颁布的抗感染类药品“降价令”,以及一再升级的“限抗令”,则让石家庄抗生素原料药业务日益艰难。

与此同时,国内医药行业格局正发生巨变。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新一轮产业革新同步进行,老牌国企与跨国药企、新兴药企同场厮杀,在此背景下,一条从原料药到制剂产品,再到创新药的转型之路,成为老牌国营药企制胜的关键。

但这条路,石家庄医药产业走得磕磕绊绊。

河北经贸大学教授董葆茗表示,由于当时石家庄医药产业的龙头都是国企,体制机制方面,尤其市场理念、市场思想,没有跟上时代步伐,是石家庄医药产业衰落的关键原因。

此外,产业扶持*策的缺失,积极招商意识的匮乏,以及相对不完善的配套措施,都使得石家庄医药产业转型慢人一步。

年,石家庄主营中成药的大型药企——神威药业,在发展势头迅猛的情况下,需要再建一个分厂,可却苦于征不到土地,一气之下,神威药业“杀到”了北京燕郊开发区。

同样的故事,此后一再重演。

年,河北华安药业计划推进一个胃癌疫苗项目,其首选地就是石家庄,但由于土地指标迟迟难以落实,华安药业转而把目光投向别处——安徽芜湖。最终,华安药业和芜湖*府仅沟通两次后,亩项目用地就批了下来。

种种因素堆积下,石家庄终究还是辜负了“药都”愿景。

年,石家庄规上医药制造业产值不止远远落后于京沪,也低于同期杭州、重庆、连云港等医药重镇。

缺了医药产业的强力支撑,石家庄经济也沉寂许久。年,曾经的“跟班小弟”西安、郑州、济南都已晋升万亿GDP城市,而这一年石家庄的经济总量还未满亿元。

重振旗鼓

非典肆虐的年,以岭药业“掌门人”吴以岭,研制出一个包含连翘、银花、板蓝根等多种中药的中成药方剂——连花清瘟。

但由于药物生产上市之时,非典疫情已基本宣告完结,连花清瘟因而未能在医药市场激起太大水花。

然而在10余年后的新冠疫情期间,连花清瘟却几乎被捧上了“神坛”。

官方推荐、院士背书、市民疯抢,“一药难求”。而为满足公众用药需求,工信部甚至发函商请各地扩产连花清瘟。

如此热度下,以岭药业的市值从年末的不足亿元,一路攀升至近期的亿元高峰。

疫情期间,连花清瘟胶囊已成各地药店的招牌货/视觉中国

爆款药品也成为石家庄医药产业发展的强力引擎。今年上半年,石家庄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幅达到了16.1%。

医药产业支撑下,石家庄经济也“支棱”了起来。

今年前三季度,石家庄以高出全国平均线4.1个百分点的GDP增速(7.1%),在27座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而这已是石家庄连续三个季度实现增速领跑。

但想要重振旗鼓,复燃“中国药都”的梦想,石家庄仍有诸多难题待解。

年10月,民建石家庄委员会的一份提案——《关于把生物医药产业打造成为我市“一号产业”的建议》便指出了石家庄医药产业的问题:

“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程度相对较低,对龙头企业的吸引力较弱,产业园区配套建设与企业实力整体不强,医疗器械上市公司尚未实现零的突破,龙头企业尚未出现。”

“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少,高端创新主体数量不多,创新药研发少,高端人才数量严重不足、国际化程度不高,专业技术过硬的人才短缺,引进落地的高端科研成果不多,引领带动作用发挥不强。”

对于这些产业发展的薄弱之处,石家庄市*府也正努力化解。

据《关于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率先突破的若干措施(试行)》,石家庄宣布设立总规模亿元的主导产业发展基金,重点培育和引进领*企业、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和重大项目;设立每年10亿元的主导产业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现有企业技术研发、技术改造以及人才激励等。

毕竟,针对医药产业,石家庄仍抱以厚望。

在石家庄有关“十四五”的一系列发展规划中,生物医药与新一代电子信息并列,成为石家庄力求“率先突破”千亿级的产业集群。

而这背后,石家庄还有更大的愿景。

那就是“年全市经济总量过万亿,力争综合经济实力重回全国前30强”。

参考资料:

[1]石家庄各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石家庄市统计局

[2]华北制药选址记,长城网

[3]华药:共和国的“医药长子”,河北日报

[4]从元下跌到50元青霉素价格非典之后跳水,人民日报

[5]石家庄没能成为“药都”,中国新闻周刊

[6]关于把生物医药产业打造成为我市“一号产业”的建议,石家庄市*协

[7]关于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率先突破的若干措施(试行),石家庄市*府

来源:搜狐城市

注明: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haizixunw.com/afhpz/3853.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