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把去过的一些地方整理整理,趁最近相对清闲,写点东西顺带整理整理相册,算是给自己留个纪念。因为照片相对较多,我以每个省的一个景点为基础,将我想起的零星记忆写的尽可能详细一些。今天 篇来写写相册里随机选取的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坐落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区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山山麓,是中国乃至世界 ,保存最完好的苗族山寨,现有住户多户,多人,是苗族第五次大迁徙之后的主要集结地。西江千户苗寨距离雷山县城36公里,距离省会贵阳市公里。
我和翠儿有幸在年4月游览了西江千户苗寨,我们是在晚上到达,第二天傍晚离开,所以完整的看到了西江千户苗寨的白天和夜晚的景象。
我们到达目的地,在客栈放了行李后,就开始了我们的寻寻觅觅。我们住的客栈在商业步行街上,从商业步行街的石板路一路向前,看到满山的星星点点,千百盏灯火勾勒出整个苗寨一个牛头形状的轮廓。很难想象一座大山中的寨子,有这样灯火通明的景象,当时很是惊艳。为了方便游客观赏西江千户苗寨的夜景,景区在路边修建了观景台,通了观光车。
西江千户苗寨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四面环山。有条河叫白水河,它穿寨而过,将苗寨一分为二,河的一边是商业步行街,另一边主要是俯瞰苗寨的观景台。在苗寨河段上,共修建了七座大小、样式不同的风雨桥,以关风蓄气和遮风挡雨。下图中的河即为白水河,河上的桥即为风雨桥。桥上的字由于不是汉字,很多都不认识。
受耕地资源的限制,苗族居民利用这里的地形特点,在半山建造独具特色的木结构吊脚楼,千余户吊脚楼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层峦叠嶂。我们当时住的客栈就是这种吊脚楼,可以说是很有特色。
白天更能看到这独具特色的吊脚楼,可以说是苗族人家最古老的传统建筑,分为三层,底层养家禽、牲畜,二层是客厅、卧室,三层存放粮食,全为实木结构。下图有张是我拍摄的还未完工的吊脚楼。
走上苗寨 的观景台,可以俯视整个苗寨。在此可以看到山坡上层层叠叠瓦红色的吊脚楼,也更能看清整个苗寨牛头形状的轮廓。
苗寨内每天都有上午、下午各一场的民俗节目表演,可以充分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 的看点是苗寨中的老人用苗语展示的古歌演唱,讲述苗寨从起源、天地洪荒到数次迁徙的心酸史。苗族姑娘们戴着纯银的头饰,据说是苗族女儿出嫁时,父母会精心缝制一套盛装,配上纯银的头饰,价值数万之多。
长桌宴也是独具特色,特别是苗家姑娘对尊贵的客人敬酒的方式叫做"高山流水",意为情深意长。几个苗家姑娘端着米酒来到长桌,边唱歌边向客人们敬酒。几个酒壶在上方依次排列,一个高过一个,倒出的米酒接连流进客人嘴里。还有苗家的特色"酸汤鱼",汤比较酸。长桌宴上每位客人都会有一个红鸡蛋,用脑袋敲,寓意好兆头。很遗憾,当时没有把长桌宴拍全,只拍了部分。
每到一处地方,都会买一些纪念品。当时在一家名为"牛魔王"的牛角梳店里买了一把牛角梳,当时嫌人家一把梳子多太贵,拿了把小的,给我刻字"笑口常开",但后来事实证明确实好用,可以梳头发,可以刮痧,我出去走哪里都会装包里带着。奈何去年有次手滑不小心,摔断了,很是可惜,我后来又得了一把牛角梳,但是没有西江千户苗寨那里买的好用。有机会再去西江千户苗寨时必须再入一把。前两张是西江千户苗寨买的那把,第三张图片是我后来得的,可以说是抢来的。还有给奶奶买的具有很多口味的酿酒,寄回了家,奶奶说很好喝。
在旅途中遇到一对70多岁头发花白的老夫妻,在交谈中得知,他们是北京人,和老伴从年初开始一路向南,在海南过了年,然后再往北向上走个环线回家,每天都和女儿打电话,挂视频报平安。夫妻两身体都很硬朗,走到哪,老爷爷总是把老奶奶的手拉着,感觉那就是相濡以沫吧,很是羡慕。
就像余秋雨先生所题的字"西江千户苗寨,以美丽回答一切",确实,在西江千户苗寨的旅途是短暂的,但它的美丽确是难忘的,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