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这部诞生于后诺奖时代的晚熟的人,

年,距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已经过去8年,距他上一部小说出版已经过去10年。十年磨一剑,7月31日,莫言最新短篇小说集《晚熟的人》终于首发。都说诺奖有魔咒,得过诺奖之后很多作家可能都会陷入创作停滞或者无法超越自己的困境。那么,莫言这部诞生于“后诺奖时代”的新书,究竟写了什么,写得又如何?

“还乡”视角下的新魔幻

高密东北乡是莫言的文学故乡,一个人只有在离开故乡之后再回望故乡,才会获得别样的感触。纵观《晚熟的人》收录的12篇小说,“知识分子还乡”依然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写作视角。诚如莫言所言,“还乡”视角从他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学习写作时就在用,至今依然在用,不过这个视角本身也在发生着变化,因为作家本人发生了变化,“我的年龄变大了,我的视野可能变广阔了,但是我的思想是不是变深刻很难说,但是变复杂是肯定的”。

莫言

返乡视角的另一个重要变化,当然是作家的身份,如今,返乡者已经不是作家莫言,而是诺奖获得者莫言。在新书收录的其中一篇《晚熟的人》中,莫言就酣畅淋漓地写到了主人公“莫言”得诺奖后回老家被老朋友“骗”去讲话的故事。小说中的“莫言老师”是《*玉米》的作者,家乡因为这部小说而搞了一个影视基地,小时候的邻居“蒋二”也从一个傻乎乎的家伙成了公司老总。“莫言”得诺奖后有一次和一个日本好友回乡,“蒋总”趁机邀请他们当了“高密东北乡首届滚地龙拳国际擂台赛”的嘉宾。小说把擂台赛开幕式的场景写得连讽带刺,酣畅淋漓,“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观众,大家下午好!单舒拉穿着一条红色的曳地长裙,用一口令我感到很亲切的’青普’响亮地说。擂台前端一排音响突然发出一阵刺耳的尖叫。怎么搞的?蒋二喊:音响师!高密东北乡首届滚地龙拳国际擂台赛现在开幕!首先请允许我介绍前来参加开幕式的嘉宾,擂台下的两只猫不合时宜地撕咬在一起并发出尖叫。明天弄点耗子药送它们上天堂,蒋二恨恨地低声说。专程从北京赶来的,我们亲爱的老乡,小说《*玉米》作者,著名作家莫言老师。在热烈的掌声中,人们把目光投过来,几十部手机对准了我,我不得不站起来,对大家挥手致意。我听到有人说:嗨,老成这个样子了。”随后,“莫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邀请上台发言,虽然怒斥蒋二“混蛋”,但还是把戏演了下来,他跟蒋二说“下不为例,否则断交”,蒋二则说:“哥,放心,我亏待不了你,出场费二十万,我先替你入股了,将来你就等着分红吧。我们晚熟的人,要用一年的时间干出那些早熟者十年的业绩。”

小说中“晚熟的人”,写的就是蒋二这样年轻时被当成傻子,社会条件变化后突然如鱼得水的人。不过对莫言来说,“晚熟”还别有一番深意,在新书发布会上莫言表示,从文学和艺术的角度来讲,一个作家或者一个艺术家过早成熟了、定型了、不变化了,他的艺术创作之路也就走到了终点。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作家不希望自己过早定型,就是希望自己能够晚熟,使自己的艺术生命、自己的艺术创作力能够保持得更长久一些。在《晚熟的人》中,虽然还乡的视角没变,但是我们依然从小说中看到了后诺奖时代的写作变化:那是一种诺奖获得者身份带来的新的魔幻现实。

这种魔幻现实同样体现在《红唇绿嘴》中,在这篇小说中,一个外号“高参”的农村妇女,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haizixunw.com/afhhy/3073.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