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中国应急管理报》第三版刊登《紧盯薄弱环节用心守护安全——记贵州省雷山县应急管理局》,对雷山县应急管理局年获全国应急系统先进集体的先进事迹进行深度报道,全文如下:
紧盯薄弱环节用心守护安全——记贵州省雷山县应急管理局68个依山而建的传统村落相连成片,错落有致的木质吊脚楼层层相叠,境内72%的森林覆盖率空气清新……这里是全国 传统村落密度 的县,西江千户苗寨所在地贵州省雷山县。
回首一路奋斗,雷山县应急管理局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忠于职守,勤奋耕耘,踏遍荆棘沟壑,和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书写了雷山县连续3年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降”,改变了没有县级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历史,实现了“应急物资储备库乡镇全覆盖,应急管理服务站村村有”的新篇章。
守好一座寨
雷山县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全县共有苗寨多座,其中68个 传统村落,59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传统村落房屋建筑95%以上为木质结构,耐火等级低且集中连片,一旦发生火灾极易“火烧连营”。
“那是30年前的事了,一把火烧了寨里的30多户人家,房屋及房屋里的物品全都烧没了。”如今回忆起那场大火,不仅74岁的雷山县西江镇开觉村村民张志华眼里带着泪,每一位雷山应急人的心也被牵动着。
“农村安全是当地的重点和难点,一定要想办法攻破。”作为土生土长的雷山人,雷山县应急管理局*委书记、局长杨正伟对这里的每寸土地都很熟悉。
如何攻破?杨正伟很快给出了答案。把传统村落的典型代表——西江镇千户苗寨(西江村)作为试点和突破口,全面加强人防、物防、技防等体系建设。为此,雷山县印发了《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景区消防安全管理(试行)办法》;组建了43人的西江千户苗寨专职消防队,配备消防车、喊话巡查无人机等应急装备,并按四个片区个网格进行责任分工,每天常态化开展鸣锣喊寨和消防安全巡逻;建设消防瞭望台2个,安排人员24小值班值守;率先运用电气灭弧和终端负荷智能控制电气防火保护技术对电气线路24小时监控。
“建议把贵州省基层管理网格化系统中‘老旧危房’修改成‘房屋管理’,新增消防设施设备录入项目。”年,该局执法大队大队长曾详铠注意到,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雷山县不再有老旧危房,在他的建议下,雷山县把所有农村房屋纳入贵州省基层管理网格化系统进行信息化管理,增设消防设施设备项目同步录入各村寨消防管网、高位消防水池等消防设施所在位置,保证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可以 时间快速有效开展救援。
全国农村火灾看贵州,贵州农村火灾看黔东南,黔东南农村火灾看雷山。在攻克农村火灾战斗堡垒的过程中,雷山县创新实施了应急救援“”制度,即1分钟出动,3分钟到达现场,5分钟控制,10分钟扑灭。
“让每一位群众成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受益者、见证者和参与者。”杨正伟说。
“不要看我年纪大了,跟着应急管理局的人,我学会了怎么用灭火器,怎么用机动泵抽水。”积极参与各类应急演练活动的张志华笑眯眯地说。
在西江镇千户苗寨的示范引领下,雷山县一个个运转顺畅的农村消防应急防控组织体系、工作体系,正迅速向雷公山深处的村村寨寨延伸。
固好一方土
年5月26日18时至5月27日14时,雷山县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强降雨袭击, 降雨量达.6毫米。同年6月7日20时至6月8日10时,该县再次遭遇特大暴雨袭击, 降雨量为毫米。
“雨实在是太大了,如果没有防洪堤,我们整个县可能都会被洪水淹没。”回忆起以往的受灾经历,该局救援中心工作人员金春荣说,他们要“蚍蜉撼大树”,做好“苗岭守夜人”。自年参加工作至今,金春荣一直从事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一干就是20多年。“在全县十几万人中,我为自己有幸成为一名应急人,帮助受灾群众走出困境,感到骄傲和自豪。”
为自己能成为一名应急人感到骄傲自豪的,不止金春荣,还有雷山县应急管理局在编的22名员工。因为他们相信在大自然面前,人类虽然渺小,但可以有所作为。
雷山县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海拔.8米, 处海拔米。全县以高山为主,河流小溪较多,易遭受洪涝等自然灾害。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遭受“5·27”洪涝灾害的雷山县,正朝着与洪涝等灾害抗衡的方向前行。
“以前我们县防洪设施匮乏,现在不仅储备了充足的应急物资,还配备了对讲机、卫星电话等先进应急救援装备。”该局副局长徐雷章介绍,为改写没有县级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历史,雷山县在应急管理部门组建后,投入资金余万元,新建县级应急物资储备库,占地.78平方米,共储备各类应急救灾物资00余件。
“我们希望安置好每一位受灾群众,让他们有衣穿、有饭吃、有干净水喝。”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雷山县在全县9个乡镇(街道)分别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库,同步配备消防机动泵、喊话喇叭等应急装备物资;整合现有资源组建雷山县应急救援大队,在全县个村设立应急管理服务站,配备应急防汛组合柜等应急装备物资。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关键在防。“风险隐患往往潜藏在不易被注意的地方,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灾害事故。我们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徐雷章告诉记者,每年4至9月是雷山县的汛期,他们要深入9个乡镇(街道)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做实做细监测预警预报等各项工作。
“从事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久了,我便有了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