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明星肖战真是流年不利。
因粉丝举报平台导致网站下线之后,他在沉默许久之后,终于在5月6日露面接受采访,表示“很不安”“也很歉意”。
然而就在几天之后,网上又曝出江苏宿迁一小学老师组织学生为肖战录应援视频,引发热议。
5月10日,肖战本人在个人微博上再次强调“希望所有人把学业、工作、生活,都放在追星前面”“尽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遵守职业规范和行业底线”,并表态“我不需要应援”。?
肖战本人微博发言拒绝“应援”
但话音刚落,就有网友称在微博肖战超话里有一个“教师天团”,里面有一千多名各年龄层的老师“打卡”。
今天,肖战后援会就“肖战超话教师天团”一事发说明解释了原因,并强调:“肖战粉丝从未成立过‘教师天团’类似的组织”。
但就在同一天,一则“林苗苗”的词条登上微博热搜榜,一度盘踞在top2的位置,这名肖战“老师粉”再度引发巨大争议。
事件回放:因播放偶像歌曲引发的师生冲突
在网友放出的网课录屏中,一名老师上网课前给学生播放肖战的歌,一名学生在公屏上打出了“肖战必糊”四个字,随后老师开始语音斥责学生“你给我滚出去”“你给我少把饭圈那一套带这上来”“什么玩意你这”。该老师还称,“我说最近网络戾气怎么这么重,就因为你们这些初中生小学生一直在那儿叨叨啥叨叨”“自己在网上那些小嘴儿耍耍就算了,还拿到课堂上来说”。
曝光的网课录屏显示,当事学生说了一句“肖战必糊”
随后该老师被网友扒出系山东济宁某中学的化学老师,其个人微博中曾多次表示对肖战的喜爱和支持。该微博5月6日发表的内容也佐证了此前网课录屏,她自称被“惹炸了”,“当着两百多个学生的面狠狠批评了他一顿”,不过微博放出的后续聊天截图显示,该学生已向她道歉,她也表示原谅。不过该微博目前已删除所有内容。
但此事今天迅速在网上引发争议。支持林某的人称林某愤怒的点在于学生“把饭圈行为带到课堂上”而非学生不支持肖战;反对的人则强调把饭圈行为带到课堂上的不是学生而是这位林老师,在学生明确表示反对后还以职权泄私愤。
素人上热搜算不算侵犯隐私?
林某名字被挂上热搜,其工作单位、职业等信息已被明确,是否涉嫌侵犯隐私权?
今年3月开始实施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第二十一条规定,“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和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不得利用网络和相关信息技术实施侮辱、诽谤、威胁、散布谣言以及侵犯他人隐私等违法行为,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但法律上并没有对“隐私权”的明确界定,而是散见于多个法律法规中。
一些律师表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其中第十二条明确了法院应支持被侵权人的,包括“基因信息、病历资料、健康检查资料、犯罪记录、家庭住址、私人活动等个人隐私和其他个人信息”。且还有多项免责例外条款,比如“自然人自行在网络上公开的信息或者其他已合法公开的个人信息”“以合法渠道获取的个人信息”。
林某上网课的整个过程并不算是“私人活动”,部分信息也是其个人微博上主动公开的,此外其职务信息等有可能在学校网站可以查询。因此林某是否被“侵犯个人隐私”,依然要看具体细节。
老师该不该在课堂上“安利”自己的偶像?
林某在上课前播放偶像的歌曲,算不算违规?
据一些老师介绍,对使用的教材、教辅有相对明确的规定,而向学生推荐书目、电影、音乐等课外读物和音像制品时则相对宽松,其中也可以适当包含自己的个人喜好,但一般都会选择经典书目和曲目,较少涉及流行歌曲等。还有些学校在对学生推荐课外读物等方面有相对严格、统一的标准,“既然社会反响这么大,具体情况应根据林某所在学校的标准,对照整个过程,再给出处理意见。”
一所学校的音乐课(资料图片)
“课前给学生放音乐,一般会选择经典歌曲。如果有学生明确表示反对或不喜欢,我们可能就换其他的,再下来跟学生沟通。”一些老师表示,像林某这样直接对学生说“滚出去”肯定不合适。“我们播放音乐一般是学生自己拿出来分享,还会请他们介绍原因,我们会对曲目把关,个人特别喜欢的明星还是下班后自己听吧。毕竟面对的是未成年人,规范之余要鼓励他们自己探索爱好。”
“养蛊式宠粉”将被淘汰
从年第二届超女选秀开始,“粉丝”一词逐渐由一种食物演变成一个群体的代称,更成为一种青年亚文化的表征,但在很多人的感受中,这样的情况必须变一变了。
“很多流量明星的粉丝表现出非理性的狂热,其实是明星团队有意识地引导的,毕竟粉丝越疯狂,流量数据越好,商业价值越高。”已经在明星经纪行业工作15年的叶先生表示,早在年之后,很多经纪公司就意识到粉丝力量的强大,会在粉丝群体中安排或培养“职业粉丝”,由他们维系这种狂热的状态,背后其实是团队的默许。“在网上跟对家撕番位、撕排名、撕资源,互相放黑料,甚至还有各种反间计策,整个一出闹哄哄的‘宫斗大戏’。”
但叶先生也透露,这样的“粉丝经济”也透露出越来越明显的颓势。“一方面你的粉丝能撕,‘路人缘’就会差,当然影响商业价值。而且流量明星的数据好看,大家都知道是粉丝日以继夜‘肝’出来的,实际效果要大打折扣。品牌方又不傻,粉丝韭菜不可能割完一茬还有一茬,赢路人才能赢口碑,有口碑才有未来。而且粉丝也是人,不可能一直维持这种打鸡血的状态,很多粉丝自己厌倦开始分化,甚至‘脱粉回踩’。”
“那种靠鼓励粉丝疯狂的打法就像‘养蛊’,肯定会受到反噬的。”叶先生以初代流量李宇春为例:“当初‘玉米’最疯狂的时候,也是李宇春争议最大的时候。后来粉丝安安静静做公益,不出什么‘生日会’‘抢代言’之类的幺蛾子,明星本人安安静静唱歌演戏,地位反而无人撼动。”
因独特风格和狂热粉丝曾备受争议的李宇春已作为戛纳电影节官方赞助商的代言人多次走上戛纳红毯
栏目主编:施晨露
本文作者:竹间
文字编辑:简工博
题图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