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成鸡肋,客户狂奔800公里收储难

                            

原创乔林生期货日报

当下正值新季玉米集中上市旺季,但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目前玉米现货市场并没有像市场预期一样收购热情高涨,同时在部分市场机构与主体看来,现货玉米更是成了“鸡肋”。期货方面,玉米主力合约此前临近元/吨关口,但很快回吐涨幅,似乎难以突破元/吨大关。新季玉米市场为何会出现这些现象?

新季玉米上市,贸易利润空间较小

“今年的玉米生意不好做,如东北三省一区新产玉米开秤就到了1.05元/斤(30个水分潮粮)以上,高出去年一大截,更重要的是河南等地新季玉米也是在这个价位开秤,地区间价差根本不存在。由于贸易流通不畅,导致东北三省一区大大小小的烘干塔、贸易商及粮库等收购谨慎,只有部分大中型加工企业在开门收购,市场的购销活跃度明显较低。”黑龙江省玉米贸易商王进*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与过去三年新季玉米上市后的市场发展态势相比,虽然当前市场主体也看好未来的玉米价格,甚至有人认为玉米期货主力合约在年底前上涨到元/吨的概率很大,但大家还是偏谨慎,主要原因是当前的玉米收购成本有些高,同时外销渠道也很有限。在这种市场状况下,玉米价格自然以稳为主,大跌大涨行情短期内难以出现。

王进*预计新季玉米上市高峰期将在11月中下旬出现:“从今年新季玉米集中上市及贸易商等积极收购的时间点分析,受东北三省一区收获季多阴雨天气以及疫情影响,新季玉米集中上市时间后延不少,再加上种植成本增加让大部分农户比较惜售、外来客商难以进入产区等因素,新季玉米上市以来收购市场一直表现的不温不火,市场价格以横盘整理为主。”

据记者了解,在东北三省一区及河南等地,由于大豆扩种比较多,玉米种植面积有一定程度的缩小,但今年玉米单产不错,预计总产量比较乐观,市场新增供应压力当前表现有些明显。不过,有市场人士告诉记者,种植成本及当前生猪养殖利润很高,市场普遍看好玉米后市。当前大大小小的市场主体之所以收购量相比往年少很多,重要因素是新季玉米开秤价偏高,同时在宏观层面存在较多变数、市场物流受阻、南北产销区价差过低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玉米现货成为了一个“鸡肋”品种。

“我的一位南方客户开车多公里来谈玉米代收代储业务,只待了不到一天时间就离开了,虽然签下意向合同,但接下来能不能执行还是另外一回事。”濮阳市玉米贸易商崔老师告诉记者,客户是真心实意要在新季玉米大量上市期间收购两万多吨囤起来,但近期河南的新季玉米价格每斤涨了几分钱,预算一下收购费用、推测一下未来的上涨空间与价位,客户还是感觉现在不适合马上就开门收购。与此同时,虽然现货价格上涨了,但玉米期价却下行了,其中主力合约期价在上周5个交易日内累计下行50元/吨左右。

供求关系存在较大变数

河北省石家庄市玉米贸易商胡志强认为,新玉米市场不温不火的发展态势只是一个暂时的现象,未来随着市场各方因素不断变化,市场主体会发现许多介入机会,其中以下几方面的变化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haizixunw.com/afhgx/4112.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