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我心潮澎湃,一定要把田种好,为国家‘多种粮、种好粮’。”6月28日,涡阳县店集镇宋牌坊村宋来宝农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宋来宝激动地说。
宋来宝是“90后”农民,今年午收,他耕种的余亩优质小麦亩产超过公斤,其中单产最高超过公斤。
“今年的小麦亩产量是合作社史上最高,我相信今后一年更比一年强。”宋来宝告诉记者,小麦产量逐年攀升的关键,是选用优良麦种和科学的管理方法。精细肥水管理、土壤深耕埋茬、机械化绿色防控……宋来宝掰着手指如数家珍,“想要种好小麦,不仅要把种子选好,还要种好、管好,‘良种配良法’才能大丰收。”
宋来宝自小生活在农村,见证了小麦亩产从不足公斤,到接近公斤的巨变。
“不说我父亲那一辈,就是我刚开始种地时,也想不到小麦亩产量能增长这么快。”宋来宝告诉记者,在他的记忆中,一家六口人多年依靠10多亩土地生活。由于小麦产量不高、售价低,种植效益差,上世纪90年代,村里不少人都外出打工,空出不少地。当年,宋来宝的父亲为了增加收入,租了60多亩地种粮食。
年,高中毕业的宋来宝从父亲手上接过“接力棒”。当地开始土地流转后,规模化种植优势开始凸显,宋来宝逐年扩大种植规模,年成立了农业种植合作社,耕种土地从年的多亩,逐渐扩大到如今的余亩。
“一开始种植经验不足、配套机械不多、科技含量低,小麦亩产在公斤左右。”宋来宝说,作为“新农人”,他开始自学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的先进种植技术,慢慢摸索发展。年后,宋来宝每年都会跟着当地农技部门和订单企业的技术员学习最新的种植、田管技术,不断提升种植效益,今年小麦亩均纯收入超过元。
“有了国家的*策支持,通过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发展及标准化管理,小麦产量、效益每年都跨上一个新台阶。”宋来宝告诉记者,种植小麦效益提升的背后,除了合作社逐年增加的投入及个人的努力,更离不开国家对农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策支持。
近年来,宋来宝的合作社在做好田地管理的同时,淘汰了一批旧式机械,采购新式的收割机、无人植保机等。目前,合作社拥有大型收割机4台、智能植保无人机3台、大型自走式植保机3台、烘干机3台、大型拖拉机4台、拖拉机配套机械10多台、浇地设备10多台,通过机械强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种植效益。
“新式收割机能有效降低小麦收割时的机损率、破碎率和丢损率,直接为合作社增收。”宋来宝说,现在的农业*策很好,不仅有各种农业补贴,还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免费统一防治赤霉病,统一购置农资和犁地深耕,有效激发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
宋来宝种粮的效益一年超过一年,吸引了周边农户的注意,纷纷上门“取经”。
“合作社用什么种子、打什么药、施什么肥,周边群众都跟着学。”宋来宝说,合作社吸引了50多户农户加入,还为当地近百位村民及百亩种植大户提供半托管式服务。
“村民加入合作社,每年每亩地保底收入元,去年还有元分红。今年收成好,一季小麦就能分红元。”宋来宝告诉记者,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合作社5位股东年均分红40万元左右。
“今年小麦收购价比往年高,普通小麦每公斤能卖3块多钱。我种的‘烟农’,每公斤还能多卖0.3元,真是增产又增收。”宋来宝高兴地说,经过多年农业种植实践,他对农业种植的未来越来越有信心。
为了紧跟发展步伐,宋来宝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