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家乡人丨2300多亩地仅需5人种平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http://pf.39.net/bdfyy/xwdt/

半岛全媒体记者徐杰邬明洋通讯员朱业虎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又是一年丰收季,走进平度市南村镇贾宗会家庭农场,放眼望去,集中连片的玉米地长势旺盛,沉甸甸的玉米棒粗壮黄亮。“今年的玉米长势良好,我种了多亩立源等玉米新品种,已收亩,测产亩产能达到公斤左右,比去年单产增加50公斤,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望着一望无际的玉米地,贾宗会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今年,半岛都市报联合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阿里巴巴乡村振兴基金,携手全国60多家主流媒体发起届“最美家乡人”评选,期待您的推荐。

  贾宗会家庭农场,年8月荣获山东省AAAAA级服务三农金牌家庭农场,今年9月份获评为青岛市“十佳种粮大户”。据悉,贾宗会在流转土地种粮食同时,还托管0多亩地,将零散土地集中起来形成适度规模经营。粮食丰收,从来都不能指望“天公作美”,从来都是靠想尽、用出千方百计。这么多土地5个人种,就可以做到春播秋收、颗粒归仓,他是怎么做到的?

家庭农场玉米成熟

耕种收全程机械化

  2台新型收割机正来回穿梭忙收割,经过摘穗、剥壳、脱粒后,黄澄澄的玉米粒瞬间倾泻而出,如同金色的瀑布般源源不断地流淌进车厢里,玉米秸秆则被切成碎片覆盖在田地里……

  “大型玉米收割机就是快,眼前这台15分钟就可收割一车仓玉米,1小时收割0亩地太轻松。我们农场现在拥有大中型农业机械30台,其中大型小麦、玉米收获机3台、大型拖拉机5台、无人植保机2台、烘干机3台。现在小麦、玉米这些主要的粮食作物,从耕地、种植、施肥、植保,到最后的收割、烘干、秸秆处理等环节,全部是靠专业机械来完成的。”说起自家的机械,贾宗会滔滔不绝。

玉米收割机作业中

  一籽一粒,种出不易,机收减损也等于增产。“机收这个活儿,既讲时机又讲技术,地上落了多少穗,苞米叶剥得利不利索,每个细节都关系到的收成。收获前,要根据地块特征和植株间距,适当调整摘穗辊、剥皮、脱粒、清选等各项参数。”贾宗会种了20年地,干了9年农机手经验丰富,能掌握好玉米收获火候。

  一颗玉米从种到收的过程中,其中植保环节很关键。“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具有较高均匀度,而且通过超快旋飞速度的带动,能够翻转叶面喷洒到背部,这些都是普通喷洒方式做不到的,所有作物,很快就能喷完,比人工快了十几倍,用药还节省。”谈到如何进行植保作业时,贾宗会说到。

  烘干车间里,10多米高的3台粮食烘干机正轰隆隆地运转。黄澄澄的玉米由提升机运至烘干塔内,经过一系列循环干燥、冷却后,从卸料口“哗哗”倾泻而出,经输送机直送粮仓。近期由于天气原因,收获的玉米含水量偏高,烘干设备满负荷运转,一天可烘干55吨玉米。

贾宗会新收获玉米

流转土地实行规模经营

  只要有志向就会有事业,只要有本事就会有舞台。贾宗会是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也是“新农民”的代表。年2月,他参加镇政府召开的土地流转会议,把多年打拼攒下来的钱拿出来,先从本村00多户农民手中流转土地多亩,并注册成立青岛宗会粮蔬种植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民带土地入社、带资金入社、带机械入社、带劳动力入社等方式,使该合作社得到了快速发展。近年来在扩大本村土地流转面积同时,合作社又流转承包了本镇杨家庙、杨家庄、东西王府庄、大西头等5个村,面积总面积达到多亩。

贾宗会操作植保无人机

  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将农户手中的土地统一经营,农户既可以在合作社上班,也可将土地经营权入股,每亩地还能得到流转资金,形成了合作社增效益、老百姓增收入的互利共赢联结机制,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在宗家埠村种了大半辈子地的蒋大哥,将10多亩地流转后,现在很满意。“农活不用干了,省心不说,产量还高,又能到就近的服装厂打工,又赚了一份收入。”他笑着说道。杨家庙村的辛大哥,也将8亩地交给合作社,他和爱人则到当地的玻璃公司上班,得到双份收入。

  流转后的大田,打破了原本小块耕地的界垄,为大规模应用机械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土地流转后,我们实行集约化种植,采取大田作业,各种机械程度利用率高,能节约很多人工物力,效益相对地比农户单个种要好。”贾宗会说,合作社定期邀请专家对社员、农机手、植保技术人员进行农技培训,使他们成为懂市场、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农田高标准增收有底气

  高标准农田“高”在哪?通过水、土、田、林、路等综合治理,大幅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远远望去,一条条硬化的田间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通到田头,为机械化提供了便利。

  “以往小麦、玉米抢收是最发愁的时候,如今地块相连,去垄化种植,农机敞开撒欢,种地轻省多了。”贾宗会介绍,近年来,贾宗会先后投入多万元,进行土地综合治理,建设形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高标准农田,粮食产能大幅度提高,今年夏季收获小麦万斤。

贾宗会购置的粮食烘干机

  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平整土地,产生出新增耕地。走近田间,惊喜发现,一条条田埂不见了,高高低低的田块变得平坦。机械收获玉米时,与秸秆还田同步开展,秸秆粉碎、抛洒、翻埋,就像给土地盖上了“被子”。“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保护性耕作技术,不用翻地,还省工省力,节水蓄水。秸秆还田也能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节省化肥施用成本。即使在大旱之年,土壤也没干透,作物产量还提高。”贾宗会在田间地头摸爬滚打了近20年,对如何种地,可谓了如指掌、不断精进。

创新推出土地托管服务

  眼下,正值秋收秋种,镇上有很农户却悠然自在,当起了“甩手掌柜”。原来,这些农户有了“田保姆”,将土地送进了贾宗会的合作社“托管班”。在完成农场作业同时,合作社还对外提供飞防、收割等各类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实现多元化经营。

  南村镇企业众多,青壮年劳动力到企业打工多,无瑕打理土地,托管服务为解决这一问题找到了出路。合作社为农户提供零距离“保姆式”服务,对托管土地统一开展播种、施肥、喷药、收割等服务。从种到收,无需操心,只等丰收就行了,尊重了农民“恋土”情结,实现了“离乡不丢地、不种有收益”愿望,得闲后也能干一些其他工作,收入普遍增长。

家庭农场各类机械

  “收获非常好,非常快,10亩玉米15分钟就收完了,收获的非常干净。现在农民种地非常方便,都是机械化。”杨家庄村农民李大哥,今年秋收季显得格外轻松,全程当起了甩手掌柜,他将家里耕地全程托管给了合作社。实行土地托管后,农户只需要在各生产环节完成之后支付比市场价更低价格,就可以实现从选种到收获全程省心管理,赚钱多了,操心少了,解决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难题。

  有了专业化农机服务组织的助力,也让李大哥觉得农业真正成为了有奔头的产业。“服务非常好,机收以后,然后给送到家,放到家门口什么也不用管,站到地头上看着就行了。以前农户在播种、打药、施肥、收割时,都是自己操作,现在可以委托合作社来提供种管收一条龙生产服务,坐等收成。”贾宗会解释,今年西王府庄、荆家埠后、杜戈庄等村老百姓纷纷让他托管,托管服务面积已达到0多亩。加上流转的土地,日常只有5个人打理,只有在特别忙的时候,像秋收、麦收的时候,才能增加部分零工。

  谈及今后打算,贾宗会说:“国家不断释放出重农抓粮积极信号,让种粮农民底气更足,我们要继续开创农业规模经营新路子,在继续流转土地同时,扩大托管覆盖面积,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征集

快来推荐身边的“最美家乡人”

家乡的山美、水美,但最美的是家乡的人。今年,半岛都市报联合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阿里巴巴乡村振兴基金,携手全国60多家主流媒体发起届“最美家乡人”评选活动,以“乡村振兴”为主题,重点挖掘在乡村产业、文化、教育、生态、科技、卫生等各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平凡人,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优秀范本和成功经验。本次评选聚焦的人群,包括但不限于带领乡亲们共同富裕的新农人,长期扎根乡村的基层教育工作者、医护工作者、生态守护者、爱心志愿者……每一个为乡村振兴奉献青春、付出心血的人,都值得书写和致敬。

您身边如有与乡村振兴相关的平凡人非凡事,欢迎向我们爆料。可以拨打本报新闻热线向我们推荐爆料,同时您也可以通过“天天正能量”官方邮箱zhengnengliang

alibaba-inc.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haizixunw.com/afhzz/6205.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