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小昆山镇迎来收获时节鲜甜玉米供不应求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ge_ala
        

上万斤鲜甜玉米供不应求,肉嫩膏黄的“六月黄”迎来上市高峰………近日来,松江区小昆山镇万亩良田迎来收获时节,田里的玉米粒粒饱满,池塘里的螃蟹个头壮实。

眼下螃蟹、玉米产销两旺的形势,让人很难想到两个月前,受疫情影响,不管是蟹农还是玉米种植大户,都曾忧心忡忡,如今终于松了口气。

玉米产销两旺

从两个月前播种时的担忧,到如今首批近公斤玉米上市后供不应求。今年的玉米种植,对松江区玉米种植大户刘静和丈夫孙云华而言,像是坐了回过山车。

采访当天下午,记者在小昆山镇玉昆路东侧的玉米种植地里看到,一人多高的秸秆宛若青纱帐,随风摆动,发出簌簌的动人声响。刘静和工人们正穿梭其间,忙着采摘已成熟的鲜食玉米。“鲜食玉米就是市民常说的水果玉米,可以生吃,口感甜甜脆脆。”刘静边向记者介绍道,边随手掰开一根玉米,露出的玉米粒雪白整齐,粒粒饱满,“看来今年的玉米长势还不错”。

刘静相告,玉米种植地内首批10亩玉米已成熟,其中鲜食玉米和彩糯玉米各占一半。在玉米种植地一旁的仓库边,不少慕名而来的市民正排队购买新鲜采摘的玉米。“每年都会来买一点,吃口又甜又糯,很不错。”市民邹金华说。刘静家的玉米虽以田间零售方式对外销售,但销量一点不差。“本月18日对外销售以来,一天最多能卖一千多公斤,少的时候也能卖上几百斤。”刘静表示。

4月初,正当孙云华准备播种时,上海开始实行全域静态管理。“每年4月是玉米播种季,种子都已经备好,但是今年由于疫情,肥料、人工都出现了紧缺状态。”面对播种困难,孙云华决定将实际情况及时反映给小昆山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农时等不得也慢不得,在了解到刘静和孙云华夫妻俩玉米播种的难题后,镇相关部门快速协调,以实际举措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小昆山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妙景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姚寿龙告诉记者,经协调,在严格执行相关防疫管理要求的情况下,小昆山镇相关部门安排了5名临时工人及时参与玉米播种。此外,还多次调度了保供车辆将农业肥料送货上门。

“刚开始我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念头,没想到镇政府比我们还上心,头一天反映的事,第二天就都协调解决了。”在按时分批地完成80亩玉米种植地的播种农事后,孙云华感叹道。

据悉,今年玉米种植地的产量基本和去年持平,亩产可达公斤。首批10亩近公斤玉米,预计5天左右可全部售完,其他批次玉米也将陆续上市,销售期将持续至7月底,销售额预计超过20万元。

“六月黄”准时上市

“忙归忙,勿忘六月黄”。记者从小昆山镇获悉,本地“六月黄”将在月底迎来上市高峰,“爬”上广大市民的餐桌。

在上海昆秀水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杜士航从水草丰茂的蟹塘里缓缓拉出地笼,笼中这些刚刚蜕完三次壳的螃蟹就是“六月黄”,淡黄色的腹壳微微凸起,个头也都挺壮实。“去年是75克到95克,今年是克到克,规格比往年大一点。”杜士航说,目前,已有一些市民来购买尝鲜了。

今年,昆秀水产合作社专门养殖了22亩蟹塘的“六月黄”,预计有2.3万多只“六月黄”可推向市场。虽然“六月黄”是大闸蟹从“少年”步入“青年”的中间阶段,个头比不上成年蟹,但吃起来却异常鲜美。“‘六月黄’的膏黄已比较饱满了,与成年蟹膏黄硬实不同,‘六月黄’的膏黄相对较稀,但更加鲜美、滑爽。”昆秀水产合作社副总经理顾红明介绍。

与玉米种植大户孙云华处境类似,顾红明在四月初,也曾备受疫情困扰。“四月是螃蟹养殖承上启下的关键时候,但物料、人员都陷入停滞状态。”

同样在小昆山镇政府的协调下,将物料运进来,合作社封闭运行,美味的“六月黄”准时上市。

    

栏目主编:黄勇娣

        

本文作者:李成东韩海峰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haizixunw.com/afhzp/6084.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