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大众日报」
“做好玉米晾晒、烘干,防止霉变和发芽造成‘二次损失’。”“小麦生产‘七分种,三分管’,宁可晚播,也要适墒。”“播种管理得当晚茬麦也能丰收高产。”……10月11日上午,德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农技推广与种业中心高级农艺师骆兰平、市农科院高级农艺师赵同凯,讲解年秋收秋种技术指导意见。
今年以来,特别是9月份以来,全市阴雨天气较多,降水量较常年偏多近4倍,土壤水分处于饱和状态,大型机械无法下地,造成秋收秋种工作较常年推迟10天左右,给小麦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今年秋收秋种,无疑是一场攻坚战。连日来,全市迅速行动,全面部署,调度人员、机械深入“三秋”生产一线,开展生产自救、企业支援及组织协调工作,确保排水一块抢收一块,最大限度减轻降雨造成的损失。
“这下好了,水排出去,老百姓悬着的心就放下一半了!”10月6日,禹城市辛寨镇后油坊村党支部书记王新敬说,“村里有些地块积水都没玉米半截了,管区给我们协调挖掘机,用了20多个小时疏通排水沟,另外还埋了15根管子,将积水引流至河道。”
国庆假期,禹城市辛寨镇以管区为单位成立8个指挥部,实行包村干部包村责任制,全力指导农户排水排涝、抢收抢种。截至目前,该镇利用机械开挖沟渠余米,排水1万余立方米,涉及土地余亩。安仁镇采取人工开渠、机械挖沟、设备抽水、坑塘渗水等多种方式排涝。目前有积水的2万多亩农田全部实现排涝,全镇秋收秋种工作完成40%。
因机身重量轻,能克服田间土地松软等不利条件,今年履带式收割机供不应求。市农业农村局通过发布公告、电话联系,积极协调,在多地调配履带式玉米收割机驰援该市玉米收获。10月10日,全市出动履带式收割机台。
市农业技术推广与种业中心就做好今年秋收秋种工作下发指导意见。明确抓紧调剂机械设备,清除阻水障碍,做好农田排水。机械无法下田的地块要组织人力带苞叶收获。意见提出,要全力做好小麦播种。对地势低洼地区以及土壤黏重渗水比较慢的地区,采取挖沟排水、开沟散墒等举措,及时耕翻播种,确保种足种好小麦。
目前,玉米抢收、腾茬,秋粮烘干工作证紧张有序进行,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张双双通讯员邓静陈鹏张洪星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