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心上班满脑子都是薯片怎么办

无论是聚会还是追剧,sharewith男朋友还是好闺蜜,亦或是选择奶茶or可乐作为快乐肥宅水,香脆可口的薯片都是让人不容推却的伴侣。咔次咔次一口、两口——常常是还没来的及思考长肉的问题,一袋薯片已经见了光底。

“是薯片先动的手!”你说,

“我吃到薯片了嘛?我没有!我感觉我只吃到了一点空气!”

人们常说“沙发土豆、沙发土豆”,沙发上的残渣还没收拾干净、沙发都记得,你却说不记得,嘴中还回味爆裂的香气,可翻脸却又不承认,说,这样的小鬼是不是你?

其实不能怪我们,这都怪薯条实在太好吃了——薯条可以说是有着不分老少的受众群体,在零食界长期排名第一。进了大卖场,你就不是你了,“仲基啊~我管不住我的手啊!”椒盐味、烧烤味、番茄味……是你,满心雀跃、放飞自我,是你,左拥右抱、甜甜蜜蜜。那么究竟为何,我们拦不住伸向薯片的双手?欢迎收看本期BBC纪录片之《推动薯片历史进展背后的神秘力量》。

好好好,言归正传,但我们今天要来聊一聊薯片倒是真的,很多人都以为,薯片就是土豆简单的切片后用油炸出来的,实际上,薯片的原料还有玉米、小麦等等。首先要把食材们混合揉成面团,再用压成土豆片的形状,然后在高温油炸几秒钟后,再吹干、喷料、放入包装袋、注入氮气。然后在经历一系列复杂的“金融交易”、洗手、撕包装后,最终到了我们的嘴里。

根据我们国人的生活哲学使然:“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我不想知道它是怎么没的,我就想知道它是怎么来的”。那么,薯片这种确定是被发明出来的零食究竟是何时出现的呢?时间还是要从十九世纪中期说起。

年,在美国纽约上州温泉小镇的一家餐馆里,一位“非著名”的吃货(有传言此人是与洛克菲勒齐名的范德比尔特)三番五次的抱怨土豆片切的太厚,于是恼羞成怒的厨师克鲁姆将土豆片切成了“丝薄土片豆”,下锅油炸后端上了桌,据说薄到叉子都叉不起来。由于火比较大,土豆片很酥脆,外圈还有小小的焦黑色的小点(不用想也知道肯定好吃啊?),这次食客们没有挑剔,很快将盘子吃光,还给了个五星好评。

薯片,就这样在计划之外诞生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的薯片叫“Chips”,而英国则喜欢说“Crisps”,英语中的“Chips”,就好像英国国菜FishChips,指的是薯条,而并不是薯片。

当然美味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你喜欢的,就是最好的”,但我们还是可以罗列出来一些条条框框,来对薯片说道上个一二,参赛标准简单明了;第一点是厚度,就是“厚度问题”产生了薯片,因此我们将它排在首位,。黄金厚度的标准是什么?实际上,黄金厚度并无统一的标准,只要不是「薄得像吃纸」和「太厚,简直可以说是薯砖了」,有一定的脆感,就可以。说到脆感,当然也不需要用专门的仪器测量,大家还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一千个人试吃可能有一千种脆感体验,不过大概也就是「脆脆的,很喜欢」和「太酥了,不能说是心目中的薯片」两个选项。第三点是有没有薯味,放在多的调味料,我们最终吃的还是薯片,没有薯味当然不行,就好像「不够,可能是假薯片」不行和「够了,令人回味」就可以,选择起来简单易行。第四点就是调味了,调味过于刺激的,当然不行,以及人工香精过于突出的薯片,自然也不行,得让人想要吃了一包还不会腻,还想再来一包,才行。最后一点,就是油感,你以为我会说油感越低越好嘛?当然不是!吃薯片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卡路里啊!……好吧,收下你的白眼,不过用油量的轻微变化都会影响以上四点,所以它用来压轴,“有恃无恐”。

春天来了,又到了万物复苏的季节,虽然薯片一年四季大流行,但我还是觉得春天人们更喜欢它。如果实在怕外面购买的薯片会有各种致癌物或是添加剂,其实也可以自己用微波炉做一点,不仅可以把热量降下来,还有获得成就感、吃着更放心,向朋友展示你的心灵手巧、聪明贤惠等好多优点,简单来说,就是将土豆切片,放进微波炉里加热,烤至金黄“叮”出来就可以,又简单,又容易,现在这么轻松就可以骗掌声的活可不好找了。

文不对题的讲了这么多,那么,你预备在今天就开始尝试着做上一盘可爱的薯片了嘛?

文章by一头熊的旅行图片来自由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haizixunw.com/afhpz/640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