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让秋粮颗粒归仓我省夏玉米新品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郭戈秦川

不用下地手掰玉米棒,籽粒完全实现机械化收获,这样的画面不知走入过多少农人的梦中。

10月15日,在鹤壁市农科院高产玉米示范田,机收型玉米新品种进入成熟期,籽粒联合收获机轰隆驶过,一棵棵玉米被连根拔起,经过快速脱粒筛选,玉米籽粒倾泻而出,甚是喜人。

“这是我们刚刚通过省专家组审定的机收型玉米新品种浚单。你看这新收的玉米,籽粒收获水分适宜、破损率低。”鹤壁市农科院副研究员张国合欣喜地说。他舀起一盒玉米粒倒入谷物水分测定仪,几秒后得出结果——水分含量24%,要知道,一般玉米籽粒的收获水分含量在30%左右。

国庆长假前,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的有关专家对浚单进行了测产验收。经测算,百亩示范方平均亩产达.7公斤。浚单成为今年全省3个通过审定的机收型玉米品种之一。

“今年我市玉米在授粉期赶上了连续阴雨天气,加之整个生长期积温较低、灌浆期延长,对玉米生长产生了不利影响。浚单能取得这样的产量,充分说明了机收品种有良好的优势和单产提高的巨大潜力。”张国合表示。

鹤壁市农科院玉米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正在对田间采集的样品进行分析

作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玉米的收获模式多为人工摘穗、晾晒、脱粒、入库,不仅费工费时,还存在存放难、脱粒难、霉变概率增加等难题,容易造成损耗和浪费。

为了攻克玉米存在的易倒伏、湿度大、破碎率高等难题,年,鹤壁市农科院承担了我省及鹤壁市重大科技专项——*淮海耐密抗逆适宜机械化夏玉米新品种培育及应用项目,着手选育浚单、浚单新型机收玉米品种。

走进鹤壁市农科院玉米研究中心,全自动核酸蛋白分析仪、自动核酸提取仪、PCR扩增仪等现代化设备一应俱全,身着白大褂的科研人员正在对田间采集的样品进行分析,DNA提取、PCR扩增、电泳检测、结果处理……筛选目标种质材料过程中每天要进行上万次检测。通过自主研发的基于回归模型玉米籽粒水分快速测定方法,玉米研究中心实时动态监测着多份玉米组合材料的脱水速率,为选育适合机收的玉米新品种提供了可靠的科研数据。

据悉,近年来鹤壁市农科院共选育出国审玉米品种10个、省审玉米品种15个,其中“浚单”系列玉米品种连续15年被列为全国玉米优势产区主推品种,并成为*淮海地区第一、全国第二大玉米种植品种。

“玉米品质的好坏关键在种子。机收型玉米具有抗倒伏、低破碎、产量高等特点,省去了农户人工收获、储存等环节,促进了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我们将继续深入实施‘藏粮于技’战略,让科技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源动力。”鹤壁市农科院研究员常建智表示,浚单新型机收玉米品种将于明年开始在豫北地区示范推广。

编辑:蒋晓芳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haizixunw.com/afhpz/3707.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