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时间里,从家到村,两点一线,是他固定的生活圈儿,他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儿,甘当群众的身边的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他把一个昔日的“后进村”变成全县的“后劲村”,带领群众把一个省级贫困村蜕变为致富典型村,他就是绥棱县克音河乡向荣村党总支书记刘峰。
刘峰在玉米加工厂施工现场
“8月15号就加工玉米了,抓紧时间把工人都上来,把机械进上。”4月20日,刘峰在村里的鲜食玉米冷库施工现场盯工期,连日来的雨雪天气让他有些担心,在和施工方反复确认好施工进度后,刘峰的脸上才有了笑意。
“我们今年已经种了垧地的粘玉米,8月中旬就开始加工了,每穗苞米得是增值5毛钱,这样穗,每垧地又增收了1万多块钱。”刘峰介绍。
玉米秸秆可以做青储饲料,可以建一个小型的养牛场,牛粪还能用作农家肥……爱琢磨的刘峰还锚定了玉米精深加工和畜牧融合的闭环产业目标。
别看现在的刘峰信心十足。年,他上任之初,向荣村可什么家底儿也没有。当时的向荣村是省级贫困村,人多地少,地块零散是限制村里发展的难题。为打破土地上的制约,经过多方调研,刘峰决定带着大伙搞起土地规模经营,年绥棱县克东向荣现代农机合作社正式成立,截至年,向荣村实现了整村托管,形成了集体领办、带地入社、机社融合、规模发展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让村里90%的劳动力“洗脚出田”。
“在这儿当农机手一年能挣2万来块钱,现在正建冷库呢,我再上这冷库再干一份儿活,增加一部分收入。”社员王玉龙告诉记者。
年,向荣村合作社净收入达万元。为了让村里弱劳动力也有钱赚,刘峰鼓励大家搞起了特色养殖。
“今年6月份能进大鹅,自己再孵化点,差不多能达到到只。如果没有党的好政策我也不能脱贫这么快。今年60岁的脱贫户鲁文才就凭借着大鹅养殖,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鹅司令”。
在刘峰眼里,乡村不仅要富还要美。如今,村里的白色路面、亮化街灯,文化休闲广场样样齐全。
向荣村村委会
村里的农机设备
“作为一名党员,不能辜负党员这两个字,作为一个支部书记,是一个领头人,必须要带领老百姓致富,年我的目标是村民年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村固定资产达到万。”展望未来,刘峰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