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山区着力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金秋碧水,硕果丰收。潍坊市峡山湖畔波光粼粼、空气清新,绿化覆盖率47%,全年空气优良天数天以上,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0多个。优良的生态吸引了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余人的世界著名生物学家团队聚集于此,他们在小麦第三代杂交育种技术研发实现突破,申报4项国际专利,绘制了世界首个无缺口西瓜参考基因组、饱和西瓜突变体库,新开发优质西瓜品种5个,选育球形、蝶形爆裂玉米高代自交系多个……他们为峡山区打响了种业硅谷品牌,同时构成了峡山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五大品牌之一。

近年来,峡山区围绕创新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按照“1+1+5+1”总体思路,明确了一张清单和一个实时动态的GEP数字一张图平台、五大品牌、一个全域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试点,全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产品总值“双考核”,不断加快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

一张清单、一个平台,精打细算绘蓝图

峡山区积极探索生态产品分类体系,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潜在的“金山银山”。全面开展生态产品基础信息调查,将全区的水资源、湿地资源、森林资源、农田资源、地热资源以及有机产品资源等,全部纳入生态产品目录清单,进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预估核算,全面摸清生态产品家底。

综合运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高性能计算等技术,绘制年度图斑级生态系统空间分布图,依据分布图开展图斑级生态产品实物量、价值量精算,根据精算结果,搭建峡山区GEP数字一张图平台,为每个生态图斑贴上“价值标签”,实现动态管理,为后续价值实现提供方向。

打响五大品牌,多极增进生态经济效益

工业产业薄弱是峡山区的劣势,但同时也是峡山区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优势。峡山区注重先行先试,通过打造五大品牌,加快塑造发展新优势。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底蕴,峡山有独有的优势。围绕深入打响礼仪之乡品牌。峡山区深入挖掘郑玄文化等文化资源,建设了环湖漫道等文旅片区,举办了国际微电影大赛、国际乡野马拉松赛、生态捕捞节等品牌节会,大力发展全域文化旅游,打造远近闻名的礼仪之乡,逐步成为山东半岛新兴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峡山区围绕生态会客厅品牌,每年专项投入2-3亿元保水护水、植绿增绿,拒批污染项目多个,关停淘汰落后产能家,全区水质稳定保持在地表水三类以上标准。先后创建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这两块生态文明领域“金字招牌”的开发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农业产业是基础产业,但也是安全“底线”产业,峡山区大力打响种业硅谷品牌。引进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获批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与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兴旺种业开展技术合作,创新研发大姜组培脱毒苗,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年转化生产原种万公斤,可培育脱毒姜苗万株,辐射种植2万亩。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农户归集、企业回收的姜秸秆集约化收储体系,创建姜秸秆无害化处理、高效化利用新模式,对姜秸秆进行统一回收、集中粉碎、综合利用,每年可处理姜秸秆万吨,萃取姜精油0吨,产值12亿元以上,姜秸秆萃取后的废渣加工成可降解新材料,每年产生生态效益10亿元以上,真正把姜秸秆“吃干榨净”,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打响预制菜引领区品牌。依托新和盛等龙头企业,引进日冷集团等国外先进技术,开展大厨工艺还原、速冷锁鲜、快速解冻等技术研发转化,全区预制菜菜品达到多种。开工建设总投资50亿元的预制菜科创产业园,与上海普维资本合作成立预制菜产业投资基金,与中央电视台合作举办“新时代·新鲁菜”创新大赛,与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合作举办“三品”全国行,与华夏金融租赁合作建设冷链仓储交易中心,打造链条式、集群式发展的预制菜产业生态体系。依托电子商务,建立线上线下营销体系,实施“百城千店工程”,形成全国各地开设峡山预制菜实体店,万家网店、万人直播的营销格局。同时,注册“峡山预制菜”地理标志商标,全面打造新鲁菜小镇和网红打卡地,将“峡山预制菜”打造成为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典范。

打响康养名城品牌。探索形成了1个智慧养老管理系统,1亿元“扶老助困”慈善基金,机构养老、居家护理2大服务领域,助餐、助洁、助医、助行、助浴、助急6大服务板块的“+”智慧养老新模式,已覆盖服务余人,其中入住养老机构余人,社区居家养老3余人,实现了失能群体救助全覆盖,被民政部、财政部评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优秀案例。创新开展全民艾灸,全区艾灸知晓率和使用率分别达到90%、70%以上,被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授予“世界艾灸之都”称号。规划建设峡山湖国际养生岛、医康养产业园等项目,引进清华大学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专业技术团队,打造中西医结合的健康管理平台。依托潍坊水务集团,供应优质的原水、瓶装水、温泉水,统筹全区有机种养资源,供应优质的有机菜、有机鱼、有机姜等有机产品,培育“药食同源”的峡山康养品牌。引进总投资20亿元的国药生命健康项目、年产吨的三鑫益生菌项目,依托上海圣行哲基金,引进中山大学血脂健康管理中心项目、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健康中心项目,盘活区内源宜基因、荆卫生物等生命科学企业,共建细胞工厂项目,打造生命科学高地。

创新一个模式,提升生态价值变现“造血”能力

峡山区以为农富农为根本,以让全域人民共享生态红利为目标。积极创新金融支持模式,推进“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产业、产业变资金”,获批潍坊市唯一、山东省首个国家级全域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模式试点。

围绕深入激活绿水青山潜能,峡山区持续整合创新,目前已经规划实施总投资亿元的13个生态治理类和产业发展类项目,建立健全保障项目可持续实施的组织机制、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技术支撑机制,开辟生态资产抵质押融资新路径,与平安基金合作首个水资源REITS公募项目,推动生态产业股权融资及生态产品资产证券化,建立产业收益补贴生态环境治理投入的良性机制,实现生态项目自身“造血”功能,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张蓓通讯员李培政报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haizixunw.com/afhgx/7274.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