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大连玉米期货结束近3个月的高位振荡区间,突破上行,主力合约刷新近半年来高点。去年我国玉米增产,供应压力增加,而需求端生猪存栏量减少,玉米消费减少。同时,小麦价格高企,外围市场走强又对玉米价格带来提振。多空因素交织,春节后玉米期货有望维持高位振荡走势。
2月8日玉米触及近9个月高点,涨至元/吨,向元/吨关口一向逼近。
产量增加上市步伐偏慢
前两年玉米价格不断上扬,种植效益较好,农民种植玉米积极性较高。数据显示,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扩大,加之天气条件适宜,单产尚可,玉米产量明显增加。据农业农村部1月预估,/年度我国玉米播种面积为.4万公顷,比上年度增加万公顷,增幅为4.99%;单产为公斤/公顷,比上年度下降26公斤/公顷;总产量为2.亿吨,比上年度增加万吨。
由于看涨后市,/年度玉米上市后,相关市场主体积极入市收购,使得玉米价格稳步走高,同时收购进度偏快。但年春节后,由于进口玉米集中到货,小麦、稻谷替代玉米饲料消费量增加,加之生猪价格大幅下跌,玉米需求急剧减少,引发玉米价格大幅下滑,导致收购、囤积玉米的收购主体陷入严重亏损境地,后期不得不低价抛售。鉴于去年的惨痛教训,本年度各类收购主体较为理性,没有一味追涨,且放慢了收购步伐,因此大量的玉米货源至今仍存留在农民手中。据监测,截至1月底,东北地区农民累计售粮进度为54%,低于去年同期70%的水平。分省份来看,黑龙江为53%,去年同期为68%;吉林50%,去年同期58%;辽宁64%,去年同期79%;内蒙古54%,去年同期75%。华北地区农民累计售粮进度为51%,低于去年同期67%的水平。分省份来看,河北为45%,去年同期为64%;山东51%,去年同期66%;河南57%,去年同期69%。
春节后,随着天气转暖,东北地区玉米存储难度加大,售粮迫切性增强。与此同时,新季播种即将展开,农民急需采购种子、化肥等农资,必将抛售手中玉米,短期内玉米上市量将大幅增加,而经销商担心囤货风险,收购积极性不高,因此玉米现货价格很难上涨。春节前,随着农民售粮意愿增强,玉米现货价格已经稳中有跌。据监测,截至1月底,全国玉米均价为元/吨,较上月底下跌6元/吨。其中,东北地区为元/吨,月环比涨2元/吨,华北地区元/吨,月环比下跌15元/吨;内陆销区为元/吨,月环比跌18元/吨,沿海销区为元吨,跌8元/吨。
养殖不旺玉米需求不振
国内玉米需求主要包括饲料生产和玉米深加工。从饲料需求端来看,随着存栏量增加,国内生猪价格自去年3月开始大幅下滑,养殖利润急剧萎缩,行业一度陷入大面积亏损。在此情形下,养殖户大幅缩减养殖规模,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近几个月持续下滑,猪饲料产量不断减少。春节后的一段时间是猪肉消费淡季,猪肉价格或继续下跌,生猪养殖亏损势头延续,这将抑制相关企业的扩栏积极性。另外,春节前是猪肉消费旺季,也是肥猪集中出栏期,而节后存栏生猪体重相对较低,采食量不大,对饲料需求远不如节前。据监测,截至年12月,纳入调查的样本企业能繁母猪存栏量已经连续6个月下滑。
生猪存栏量在年恢复至常年水平,生猪饲料生产一度成为饲料增产中贡献的一部分。后期,随着生猪存栏量见顶,年生猪饲料产量同比可能减少,这在年年底已经有所体现。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统计,年1-11月,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万吨,同比增长13.8%。其中,猪饲料产量万吨,同比增长44.9%。猪饲料产量,增幅。而随着生猪存栏量下降以及生猪存栏结构的阶段性变化,加之节后肥猪占比下降,猪饲料在一季度月环比、同比减少将是大概率事件。据农业农村部1月预估,/年度玉米饲料消费量为1.86亿吨,较上月预估减少万吨。
另一方面,玉米深加工业产能过剩,行业内卷严重,开工率主要取决于加工利润的高低。年,由于玉米价格高企,下游产品需求不振,价格很难跟随玉米价格同步上涨,导致玉米深加工利润微薄,甚至亏损,玉米深加工业开工率持续维持偏低水平。今年春节前新玉米集中上市,玉米现货价格一度下跌,深加工企业趁机集中收购,建立一定低价库存,使得开工率比上年同期略有走高。据监测,1月,全国主要家玉米深加工企业(含淀粉(,-42.00,33%)、酒精及氨基酸企业)共消费玉米万吨,较上月减少11万吨,同比增加56万吨。其中,淀粉企业共消费玉米.5万吨,较上月减少13.3万吨;酒精企业共消费玉米.7万吨,较上月增加3.7万吨;氨基酸企业共消费玉米76.6万吨;较上月减少1.7万吨。据农业农村部1月预估,/年度我国玉米深加工业玉米消费量将为万吨,较前一月预估减少万吨,和/年度持平。
另外,前期深加工企业积极备货,玉米库存水平偏高,后期采购积极性下降。据监测,截至1月底,纳入调查的96家主要玉米深加工企业的玉米库存总量为.7万吨,月环比增加.3万吨,增幅为22.2%,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周边提振玉米被动跟涨
虽然自身供需面并不支持玉米期现价格上涨,但作为农产品板块中的一员,玉米很难摆脱周边市场的影响。前两年由于玉米价格大幅高于小麦,使得小麦被用作能量饲料替代玉米,小麦的饲料消费量大幅增加,国内小麦库存明显下降。去年国内小麦收获上市期间遭受了连续的阴雨天气,小麦质量严重受损,可食用小麦数量降低。去年四季度以来,随着小麦消费旺季到来,小麦价格迅速上涨,至年底稳居1.4元/斤的近几年高位,且远远高于玉米,小麦、玉米价格倒挂局面逆转。因此,年小麦用于饲料生产以替代玉米的可能性不大,这为玉米饲料消费腾出一定空间。
据预计,年大概有0万吨小麦用作饲料消费替代玉米,年将会有很大一部分能量饲料市场空间重新被玉米占据。据监测,年1月全国小麦市场均价元/吨,较年12月的元/吨上涨19元/吨,涨幅0.67%,较年1月均价元/吨上涨元/吨,涨幅12.18%。另外,同为粮食作物,一直以来,小麦和玉米有着较为稳定的比价,随着小麦价格大幅走高,市场对玉米价格也有一定的看涨预期。
另外,俄乌关系紧张会提振国际粮食价格,提高我国玉米进口成本,甚至影响我国玉米进口。近两年,随着国内玉米价格上涨,进口玉米数量增多,在国内玉米消费中占比不断增加,国际市场玉米价格和国内联系增强。乌克兰是我国玉米主要进口国之一。年随着国内玉米价格一路上涨,进口玉米竞争力增强,进口量突破进口配额,达到万吨。年进口玉米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万吨,较年增加%。其中,年进口乌克兰玉米数量为万吨,占比达到57%;年增加到万吨,占比有所下降,为27%,但仍在进口来源国中位居,仅次于从美国进口的数量。而俄乌关系紧张,甚至有爆发冲突的风险,可能使得玉米进口受阻。
除地缘政治风险外,南美大豆、玉米产区持续干旱,导致大豆、玉米产量大幅低于预期,美豆、玉米期价大幅走高,春节后将内盘相关品种价格上涨,从而带动同为粮油板块的玉米期价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