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出品,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在今年大部分的时间里,玉米和小麦这对难兄难弟一直是捆绑行走的,小麦上涨的时候玉米也难跌,而玉米上涨的时候多半也会拉动小麦的上涨。但是在年底的时候,小麦和玉米却走出了截然相反的行情。
小麦价格终于涨破了1.5元大关,这也是国内小麦历史首高。而玉米市场反倒迎来了大面积下跌,甚至跌势还挺凶猛。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一、小麦涨破1.5元大关
我们之前在分析小麦时曾说过,1.5元仿佛成为了小麦的一个“魔咒”。
从今年11月份以后,小麦迎来全面上涨,其中陕西地区报价每每逼近1.5元/斤,最高时涨至1.元/斤。但却都滑落了,不过今年小麦的支撑却十分强劲。
一是市场需求大增,最主要的需求则来自于对玉米的替代。据统计,今年流入饲料领域的小麦大概有万吨,约占小麦平均年产量的20%左右,这极大程度上拉动了小麦的需求。
二是小麦的质量分化。我们在说玉米的时候老提到质量分化的问题,质量分化在前期表现并不明显,比如小麦在收获期价格并不强劲,但在后期却表现十分显眼,优质麦紧俏,价格自然上涨。
三是受秋收推迟影响,今年小麦冬播也相继推迟,并且天气频繁变化对小麦的长势也有一些影响,因此贸易商普遍看涨明年小麦行情,纷纷惜售。
但是随着小麦价格的上涨,超过玉米后也渐渐失去了小麦替代优势,而市场对于口粮的消费一直很平稳,因此需求回落小麦价格数次在1.5元的门前止步。而随着“两节“到来,市场消费有所增加,因此小麦突破1.5元也是大概率事件,不过涨势也仅限于此了。
二、玉米大面积下跌
记得我们在讲玉米的“3个规律”时,提到过玉米的第一个规律就是“天气规律”。寒潮过后,气温回升,潮粮上市增加,导致玉米再次进入下行通道。而在“质量规律”中,潮粮和干粮的价差越来越大,当前上市的普遍潮粮居多,因此价格走低。
那么,这是否是玉米的“拐点”呢?
根据之前的分析,在年前玉米会有一波上量,但是贸易商以及烘干塔等还未全面出手,因此今年走势可能会被分化为年前年后两波。目前来看,这波下跌可以看作是年前趋势的开始。据了解,已有部分的贸易商及主体开始进入市场。
从整个行情来看,天气回暖,山东到货车辆猛增,可见下游潮粮的出货意愿也较高,于是导致山东玉米大面积回落,当前重心已下跌至1.3元的边缘。
不过总体我们认为玉米大跌的几率仍然不大,因为虽然有放量的趋势,但同时也有建库和补库的需求支撑。而且优质粮还并未掌控市场。
三、明年玉米、小麦的转变
为什么要把小麦和玉米放在一起说呢?因为今年玉米和小麦的走势息息相关,而明年走势也有许多共同点。
明年小麦大概率会退出替代回归口粮,而退出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今年小麦的去库存任务已完成,而受冬播延迟的影响,明年小麦行情未定。
而另一方面,国际小麦供需格局持续偏紧,因此小麦作为口粮以稳为主,收紧需求放量。
而同样,玉米的走势也和这两方面有关:
一方面要看国内的需求缺口,玉米的“缺口论”一直存在,只是受阶段性需求以及替代补充的影响而变动。
另一方面,国际玉米走势也有一定影响,明年国际玉米格局仍然呈现供需偏紧的格局。受拉尼娜影响,南美巴西、阿根廷等国家玉米和大豆的产量波动,而更重要的是今年国际化肥价格高涨,使各国农民在玉米种植意愿上都有所降低,因此国际玉米易涨难跌。
再加上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明年的任务要“稳玉米”。因此来综合判断,明年玉米的总体走势仍然是一个偏强的行情。
最后总结一下,明年玉米走势总体偏强,但波动较大,可能并不会出现多高的高点和多低的低点,所以大家注意别期盼太高或太低,不然很可能会错失机会。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