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30日讯(记者郎艾迪)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年大庆市肇州县全面开展玉米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活动,创建总面积万亩,覆盖全县12个乡镇,共设立创建示范区15个,每个10万亩。
肇州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腹地,全境为冲击平原,地势平坦,处于全省第一积温带,土壤以碳酸盐黑钙土、碳酸盐草甸黑钙土为主,有机质含量高、蓄水能力强,自然条件优越。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适合发展玉米生产的优势地理条件,同时结合各乡镇传统玉米种植习惯,选择交通方便,土壤耕层深厚,地势平坦,土壤有机质丰富,土质疏松的地块集中连片种植区域。
据介绍,该县结合粮豆轮作、种养结合等耕作方式,集成展示“玉米耐密早熟品种+抗旱节水+生物防治+秸秆还田+米豆轮作+全程机械化作业”的技术模式以及玉米“大垄双行”等通透密植栽培技术。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为实施主体,大力推行“五统一”,即统一种植品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作业,实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配套,从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到收获等主要生产环节实现全程机械化。目前,全县共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50个,包括盈收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文忠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民吉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幸安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源弘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
创建区内重点打造三类技术典型示范。大垄双行技术示范区,共建设2处,每处面积亩,采取大垄密植模式,垄上行距为40厘米,边行距90厘米,真正达到通风透光作用,抗倒伏能力强,每亩株数-株,采取该种植模式收获时潮粮水分25-28%,干粮容重-克,亩增产50公斤以上。
秸秆造肥还田示范区,共建设12处,每处面积亩。待玉米成熟后,应用大型联合收割机械完成收割工作,使用搂草机、抓草机将示范区地块内散落的秸秆集中成堆,利用铲车、挖掘机等机械设备将秸秆与畜禽粪便掺混就地堆腐,并添加秸秆腐熟剂浇水腐熟35天左右,春播前使用农家肥抛撒机将堆沤好的农家肥抛洒还田。示范区内秸秆沤肥总量达到2.5万吨,还田面积1.4万亩。
建设田间物联网1处,辐射面积0亩,建设农业物联网终端平台,并配套配齐相应设施设备。在创建区玉米田里建立信息采集站、用来监测和收集气象、土壤及玉米生长状态、病虫害等信息;以龙头企业、合作社为依托,以绿色有机食品生产为切入点,按照标准生产、定单销售、质量承诺的流程,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电子商务平台,把创建区域内的玉米“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全部接入黑龙江大米网及省级管理平台。
此外,创建区内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创建区”、“合作社+创建区”等经营模式,推进订单种植和产销衔接。推广玉米优质专用品种,探索合同式、订单式生产,实现品牌增效、特色增收。按照肇州县农业“三减”方案要求,以绿色理念为引领,围绕“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水降耗、控膜减污”,在创建区推广增施有机肥(农家粪、生物菌肥)、秸秆造肥还田、绿色防控,全面推行节肥节药节水节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