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伙再加把劲儿,趁着今天天气好,争取把田都插好秧,有个好收成。”永福县百寿镇新隆村第一书记韦明勇大声地给村民鼓劲。
永福县百寿镇新隆村位于百寿镇境内西部,是永福县26个脱贫村之一。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村内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村落空心化、老龄化问题突出,较多田地撂荒。为解决村庄发展问题,当地政府多次组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外出考察学习,最终确定以全县土地综合整治为契机,围绕农业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为目标流转土地发展集体经济。
韦明勇在清除杂草。本文图片均由黄厚强摄
“尽管我们村已经脱贫了,但距离共同富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经过与桂林市和永福县的农技专家、村民代表、乡土人才等走访座谈,确定将产业振兴、撂荒田治理、退柑还粮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相结合作为下一步的发展方向。”韦明勇说。
新隆村通过流转整合“旱改水”土地、退柑还粮地、闲散耕地等,采取“党建+村集体+农户”模式,种植甜玉米、百香果、优质水稻、辣椒、冷泉香芋等短期高产经济作物,邀请农技专家全程技术指导,实现“荒地”向“宝地”转型升级。
“以前家里就业机会少,为了养家不得不外出打工,现在不同了,家里不仅就业机会多了,跟着集体种植短期高产经济作物,挣得不比外面少,还能天天陪在老人孩子身边,日子越过越红火。”新隆村村民廖克勇笑着说。
开农耕车开垦土地。
据了解,该村通过打造亩的粮食产业示范点,带动党员群众种植余亩水稻、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为31户脱贫户提供了工作岗位,不仅守住了粮食安全底线,还实现了助农增收、共同致富。
“我家今年也新种了16亩甜玉米,有技术专家全程指导我们种植管理,种出来以后统一销售,根本不用担心卖不出去,预计收入能达到6万多元,大家都有了新盼头。”新隆村党员黄继学高兴地说。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一直是乡村老大难的问题,乡村项目大面临着资金薄弱、人才缺乏和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对此,永福县委、县政府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道路,在全县范围内由村集体牵头、党员干部带头,流转“旱改水”土地、退柑还粮地、闲散耕地、低产果园等余亩,通过搭建区域化村企党建联盟推进资源互补,由区域内村党组织通过整合土地、人才等资源,产业龙头企业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共同打造形成可视化的产业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