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浙江人在讨论面食时,总有一些北方的小伙伴很自信地告诉我说“你们面和粉不分”。因为在北方,“面”一般是由小麦磨成的,而“粉”一般是由大米磨成粉做成的。这可能就是文化差异。
在浙江来说,无论是小麦磨成的,还是大米磨成的,最后加工成条状、丝状的,都统称为面。就如我的家乡浙江黄岩把由米粉制成的面,称之为“面干”(细面)、“鲜米面”(粗面),从古至今,它们都是正宗的“面”,毫无异议。而用小麦制成的面,反而落个偏门,呼之为“麦面”。这可能就缘自浙江大多种植水稻,少有种麦。大米占据了最重要地位,而在北方则恰恰相反,麦粮才是最主要的种植产物,稻米反而少之又少。
在古代,表示粮食的“面”,汉字简化前写作“麺”。“麺”是形声字,“麦”作形旁表义,“面”作声旁表音。“麺”与“面”意义上本来毫无瓜葛。《说文解字》“麺”作“麪”,解释是“麦屑末也”,麦屑末,指的就是麦子磨的面粉,所以“麺”字从麦。后来引申指各种面食尤其是面条。“麺粉”强调的是小麦磨成粉之后的粉状特征,“麺条”是由面粉和水加工而成的面食。二者的共同特征就是都可食用。推而广之,所有可食用的粉状物都可称为“麺”。
所以,在百度百科条目解释食物“面”,“是一种用谷物或豆类的面粉加水磨成面团,之后或者压或擀制成片再切或压,或者使用搓、拉、捏等手段,制成条状(或窄或宽,或扁或圆)或小片状,最后经煮、炒、烩、炸而成的一种食品。”这里的面就是广义的面,所有粮食磨成粉制成的各种条(丝)状的食物。
可以说,在浙江“面”就是引申开来的词意已经扩大的面。就如我们说“吃饭”。饭的本义:煮熟的大米。你说请人吃饭,不可能仅仅只是请人家吃一碗白米饭,肯定是请人吃一大桌菜肴再佐大米饭。还有“吃酒”,也一样。在浙江请吃饭就是家常便饭的意思,而请人吃酒一般就是很正式的重要宴请,比如上梁酒,满月酒,结婚喜酒等。千万不能理解成请吃一碗老(黄)酒。这些都是词义的引申和扩大。所以,面在浙江就是引申扩大化的各种面食。浙江没有北方“粉”的称呼和含义。浙江“粉”的含义只有一种,那就是面(米)粉,麦粉,蕃薯粉,玉米粉等磨成粉状的碎屑末。而且,一般说“面粉”是指大米磨成的粉末,面粉即是米粉。而用麦子磨成的粉末通常叫麦粉,而不是称为面粉。
南方人的倔强,在古代就体现了出来,硬生生的创造出了一个字“糆”,表示我们是用大米制成的面,而不是麦子制成的“麺”。至今,浙江很多饭馆的招贴上依旧使用“糆”字,而极少用“麺”。这就是南北方的区别。
北方的小伙伴们笑话我们“面”“粉”不分同时。我们其实也很困惑,你们把米面叫了粉,那么那些粮食的磨成粉状的这些东西叫什么呢?应该也叫粉吧?两种形态都叫粉,岂不是更矛盾了。在我们这里,大米磨成的粉末叫面(米)粉,小麦磨成的粉末叫麦粉,蕃薯磨成的粉末叫蕃薯粉、玉米磨成的粉末叫玉米粉。它们再加工浸泡、研磨、滤水、初蒸、制丝、二蒸、挂面、晾晒等工序加工的成品才叫米面,麦(挂)面,绿豆面、玉米面。而不是它们依旧还是“粉”。
因此,作为生于浙江的我以前真的不知道“龙口粉丝”是啥玩意儿?也不懂什么是炒粉干,什么是煮粉丝?看到粉字只会想到磨成粉末状的粉,甚至是粉笔灰,与面食根本联系不到一块去。真是国家山河何其大,风俗不同差异大。所以,北方的小伙伴们,如果浙江人说“面”时,你们可以自行脑补,他们浙江人说的是“面”和“粉”的统称。
总而言之,浙江人把麦的“面”、米的“粉”全部都叫为“面”是完全正确的。
至于哪里面食好吃?那就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大部分人都认同自己家乡的味道。我也不例外,我也觉得我们黄岩的面好吃。
各种各样的面各种各样的面各种各样的面各种面各种各样的面各种各样的面各种各样的面各种各样的面各种各样的面各种各样的面各种面各种面各种面各种面各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