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告别6块也容易

玉米,这个曾经街头1块钱1根可以拿回家煮的家常食品,居然成了6块钱的高价货。

在辛巴与董宇辉的你来我往下,我们终于明白曾经自己在街头买到的原来是养牲口的饲料。不过,想想也没关系,如今餐厅的菜单上谁还没有几个原来喂猪的菜,比如番薯叶,我清楚地记得当年是猪的至爱,或许现在是某些猪头的纯天然植物饲料。

遥想当年,老家还有土地的我是多么幸福,可以进包谷地里掰玉米,那时候一切都是甜的,包括包谷杆,感觉跟别人家的甘蔗一样,原谅我们老家没有种甘蔗的习惯,所以没能像嚼包谷杆一样土豪地去享用。

小时候,每次回老家,我都不喜欢吃三爷家的包谷饭,现在却无比想念那口包谷饭。因为,现在的包谷再没了包谷味,成了牲口的口粮。

玉米,也就是我说的包谷,为什么成了今天的样子,不晓得是种子改良的结果,还是土壤肥力枯竭的恶果。反正,没有6块的玉米,董老师说是给牲口吃的。

科技的进步,农业的大发展,让我们看到了亩产量快速提升的各种优粮传统,身在农业大国的我们,曾几何时,却羡慕起曾经菜有菜味的贫乏时代。还记得当年跟老领导去外在出差,他对餐厅的最高评价就是菜有菜味,饭有饭味。哎,这难道不应该是最基本的,为何成了稀罕物。

农业,因为投资大,回收慢,曾经成为不少回乡创业的情怀小老板心中抹不去的苦楚,血本无归后的无力无助至今仍有人在努力上演。一个好兄弟,当年为了回乡种花椒,以多万的亏损额灰头土脸撞回了广州。

当然,如今抖音里还有更多的人在回乡创业,一切看起来都是如此美好,只是不知道有没有加修饰的滤镜。做农业是看上去很美,做起来却很累很苦的苦差事,皇天下的厚土从来都只善待勤劳朴实的农人,用心浇灌有机肥,不厌其烦除杂草,生物手段防虫害,等等费时费力费成本的投入才能让玉米有生吃的可能,玉米才能有当年的清甜。

所以,6块的玉米贵吗?这个是视消费能力而定的评价体系,吃不起6块的玉米,还可以选择大流通市场里的大路货,相信江南市场等一级批发市场玉米档口的价格肯定不要6块这么多,也相信路边摊找到便宜玉米也不会太难。唯一心有不甘的可能是董老师给牲口吃这样的字眼,听起来不舒服,虽然可能是事实。管他呢,谁让自己没有吃6块玉米的钱包底气,吃两根3块的玉米,又有何妨?或许运气好也能吃到久违的清甜呢。

农产品流通在拼多多、美团、抖音等大厂的改造下,有了今天迈过中间商直达餐桌的的供应链渠道,但原有的大流通渠道依然有强大的市场份额,毕竟不是所有人都用手机买菜,菜市场依旧是很多人的选择。

很多时候,作为最终消费的我们都在为商家的营销和包装买单,一批市场进货用有机蔬菜基地直供的包装一套,就翻倍卖的人不敢说有很多,但谁也不敢说不存在。所以,6块的玉米到底是在为营销和包装买单,还是在让农民多赚钱?我觉得不需要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判。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haizixunw.com/afhzz/5190.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11